裝配式建筑是指用工廠生產的預制構件在現場裝配而成的建筑,從結構形式來說,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木結構都可以稱為裝配式建筑,是工業化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建筑的優點是建造速度快,受氣候條件制約小,既可節約勞動力又可提高建筑質量,用通俗的話形容,就是像造汽車那樣造房子。 為什么要編制這個標準?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動、企業參與、產業化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基于當前我國建筑產業現代化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工業化建筑評價體系,制訂并實施統一、規范的評價標準,為此,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3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3]6號)的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住宅產業化促進中心、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研究編制了《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該標準編制工作歷時兩年多,已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 主要看點有哪些? 一是明確了標準適用于民用建筑的工業化程度評價。主要基于我國工業類建筑的工業化程度較高、類型較多、要求復雜,同時現階段民用建筑的工業化程度和發展水平較低,需要重點引導。因此,標準從現實角度出發,針對新建的民用建筑的評價,未包含工業建筑。 二是首次明確了“預制率”和“裝配率”的定義。其中預制率是指:工業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體結構和圍護結構中,預制構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對應構件混凝土總用量的體積比。裝配率是指:工業化建筑中預制構件、建筑部品的數量(或面積)占同類構件或部品總數量(或面積)的比率。 三是明確了相關規定,即:申請評價的工程項目應符合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制作、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的工業化建筑基本特征。這條規定是初步判斷評價項目是否符合申請評價要求的基本條件,體現了工業化建筑在生產方式上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征,正確把握這些基本特征可避免申請評價項目的不確定性和盲目性。四是明確了參評項目的預制率不應低于20%、裝配率不應低于50%的基本要求。 對預制率、裝配率要求和界定 預制率是衡量主體結構和外圍護結構采用預制構件的比率,只有最大限度地采用預制構件才能充分體現工業化建筑的特點和優勢,而過低的預制率則難以體現,經測算,如果低于20%的預制率,基本上與傳統現澆結構的生產方式沒有區別,因此,也不可能成為工業化建筑。預制構件類型包括:預制外承重墻、內承重墻、柱、梁、樓板、外掛墻板、樓梯、空調板、陽臺、女兒墻等結構構件。 裝配率是衡量工業化建筑所采用工廠生產的建筑部品的裝配化程度,最大限度地采用工廠生產的建筑部品進行裝配施工,能夠充分體現工業化建筑的特點和優勢,而過低的裝配率則難以體現。基于當前我國各類建筑部品的發展相對比較成熟,工業化建筑采用的各類建筑部品的裝配率不應低于50%。建筑部品類型包括:非承重內隔墻、集成式廚房、集成式衛生間、預制管道井、預制排煙道、護欄等。
|